<
y9h8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穿越考科举 > 第564节
    知道你都干了什么事吗!

    你把那四个边村的人都带走了,还把河辉国的稻种带走了,气得河辉国王室大发雷霆,偏偏找不到是谁做的。

    因此,最近河辉国的其他边村日日有王室的侍卫巡查,就怕他们也跑了。

    啊?

    还有这回事?

    这些商贾们并不知道纪元的真实身份,是以为他是个大胆的公子哥,又或者是个厉害的商人。

    这些抱怨,多也是说,他们因为这件事被牵连,要回天齐国躲躲风头,过个一年半载地再过来做买卖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说河辉国因为占辉稻被弄走的事,气得咬牙切齿,而且已经查到,这些人来了天齐国。

    说不定,很快会找天齐国要人。

    不对,是要稻种。

    河辉国那样宝贝那些稻种,自然是因为他们的王子看出其中的价值。

    人就算了。

    单是这些人,河辉国王室或许不会主动开口。

    但这些稻种不同。

    河辉国甚至指望他们国家靠这个稻种翻身呢。

    所以,此事多半会问天齐国宁安州要说法。

    纪元挑眉。

    他倒是不怕的。

    他给这些商贾们回信,让大家不要担心,他没事,还说天齐国内里的橡胶生意要扩大,他们可以去看看。

    商贾们:?我们没有担心啊!

    我们只是在抱怨你而已!

    但这个提议?

    是真的吗?

    橡胶生意还要扩大吗?

    他们也就是不知道纪元的身份,否则肯定立刻去做。

    河辉国王室。

    河辉王子火冒三丈。

    怎么会有那样狡猾的人。

    他千防万防,都没防住稻种被抢。

    景国人就罢了。

    他们只抢粮食,抢了就吃,根本不知道这些稻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。

    他最担心的,就是天齐国的人知道。

    所以天齐国走私商贩偷盗种子,都能被他打死。

    跟景国之前的矛盾,同样不想去找天齐国调解。

    那些景国兵匪假借天齐国兵士的名声,一部分官员心知肚明。

    不拆穿的原因,就是怕天齐国插手。

    现在呢?

    现在还是插手了。

    被天齐国人的知道后,不仅向景国讨要说法,还连人带稻种一起弄走。

    这东西给了天齐国的人,想必很快会出成果。

    就算占辉稻的产量只能增加几十斤,那也值得啊

    天齐国的人,为何这样霸道?!

    为什么要管河辉国人的死活!

    所以,他们要去找天齐国宁安州要说法吗?

    河辉国王子犹豫不决,最后道:“先别去。”

    “等他们培育出好的占辉稻再说。”

    为什么?

    因为天齐国的人虽然霸道,但也能讲道理。

    等上好占辉稻种子培育出来,他们可以用这件事来请求一些种子。

    既然自己研究不出来,不如借光吧。

    只是可惜了被拐走的边村百姓。

    他们不在那住着,土地很快会荒废,景国人说不定会得寸进尺。

    还是要派人过去。

    河辉国再次忍了下来,没有像商贾猜测的那般去找宁安州的麻烦。

    至于滇州府府城知道这件事后的反应?

    要什么反应。

    人人都想当天齐国的子民,这事还用多说?

    四五千人而已,安置好就行。

    倒是镇南关的新知州要来了,听说新知州还带来宁安州的新令,这事值得关注。

    话说这么说,本地知府却是很信任纪元的。

    相信他能处理好。

    镇南关的新知州一路也是跋山涉水过来,这个新知州一路连连叹气。

    分哪不好,分到滇州府。

    路上的奔波之苦,真是不能说。

    好在镇南关有橡胶的买卖,火遍整个天齐国,只要经营好这个买卖,想来四年后的考核,总能去个合适的地方。

    唯一要注意的,就是如今镇南关的代知州纪元。

    橡胶买卖他一手做起来,以后肯定要仰仗他。

    这位纪状元,本来就名噪一时。

    本以为到了滇州府,便没了出头之日,可人家不管去哪,好像都能成功。

    新知州打定主意抱纪元的大腿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镇南关的变化不会太大。

    朝廷肯定也考虑到镇南关的特殊性,派这样性子的官员过来,也是给纪元打下手。

    纪元自己都不知道,他那么受朝廷重视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里,他一直在官田里忙碌。

    占城稻的重要不用多说。

    可如何种,是个问题。

    纪元知道本地的气候条件,说出可以按照一年两季的种法。

    大概就是,本年的十二月种下,次年三月收获。

    三月收获之后,正常的土地可以种上平常的稻子,依旧是三四月种植,八九月收获。

    但是按照纪元的意思,他要划出大部分的官田,直接一年多种。

    他要在今年的十二月,次年的三月,五月,六月,分别种植。

    那就需要至少留出四块耕田。

    同时,十二月的水稻会在次年三月收获,而这块土地等到三月下旬的时候,立刻用新收获的稻种继续种植。

    三月下旬种,六月下旬收获。

    七月继续种,一直到十月收获。

    等到明年十月收获的稻种,大概就是培育了三季的优质稻种了。

    这种种植方法,所有人闻所未闻。

    如果说之前官员们做事非常卷,那现在卷的,就是这些土地了。

    土地,肥料,水源,甚至人力,都需要成倍地投入。

    按照纪元的意思,随时准备好肥力足够的土地。

    如果其中某块土地肥力不够,那就即时更换。

    说白了。

    要不惜一切代价,一切人力物力培育出优质的占城稻。

    同时稻子的培育方向也有要求。

    更抗虫病的,更耐涝,耐旱等等。

    负责官田的小吏奋笔疾书,人都傻了。

    他做不到啊!

    他真的做不到!

    这事情也太多了!

    知州大人出去一趟,怎么抓着官田不放啊。